文化大學近期出現4名學生確診新冠肺炎,2日由台北市政府新成立的「快篩機動隊」對313人進行快篩檢測,發現14人呈現陽性,但今(3)日上午公布這14名快篩陽性者的PCR結果全都是陰性。雖是虛驚一場,仍讓人質疑是否是因為快篩試劑不夠靈敏才會出現這樣的落差,擔心會影響未來採檢的判定。
▲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台北區副指揮官璩大成。(圖/翻攝自柯文哲臉書)
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對此表示,昨天的名單原本有345人,後來驗了313人,其中14人快篩陽性,晚上加速PCR的檢測則是陰性,但之前在萬華區公所、戶政事務所、消防隊等地方都有5、6人在同時間快篩陽性、PCR陰性的先例,台中朝陽科技大學也有類似狀況。
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台北區副指揮官璩大成則說明,目前的快篩試劑辨識的準確度可達到82%,而聯合醫院的分析結果也有達到83%,經過所有專家、市政府團隊持續追蹤快篩的特異性和準確度來看,在疫情嚴重度這麼高,具有迫切性,且雙北、新北密度都這麼高的情況下,快篩仍是有效的檢驗工具,也可以幫助盡早找出確診者。
▲璩大成表示快篩試劑辨識的準確度可達到82%。(圖/翻攝自柯文哲臉書)
但因為每間醫院的方法、對象都不一樣,所以這份數據屬於一個平均值,因此也會有所謂的中間值以及極端值,所以像是文化大學和副市長黃珊珊提到的幾個地方才會有這樣的特別現象,政府也會對這樣的狀況持續嚴密觀察,會針對極端值分為2個面向研究,一是內部品管,包括試劑種類、操作程序、地點等等都會小心偵測,二是外部顧客,在密度、盛行度低的地方去做篩檢,通常偽陽性都會有升高的情形,但目前為止快篩在雙北仍是很有效的方法。
©Next TV BROCAS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壹傳媒電視廣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