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黨候選人川普與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圖/翻攝臉書)
美國總統大選進入倒數階段,將於11月5日正式啟動白宮之戰,這場戰役將由誰能拿下270張選舉人票、入主白宮?這結果也牽動美國內政、外交與世界的局勢。
但你知道美選制度,其實別於多數人民直選的總統制國家嗎?選民究竟怎麼選?其制度有什麼優、缺點?哪些明星、大咖表態挺候選人?名人效益是「助力」還「阻力」?本台為您詳細解析,讓您一次看懂複雜的美國選舉制度。
●2024年總統大選主要候選人
現年81歲的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7月21日拋震撼彈,宣布退選,力挺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出戰,而前總統、多官司纏身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Donald J. Trump)也捲土重來再出征,兩位為本次的主要候選人。此外,還有3位獨立候選人,分別為自由黨的總統候選人奧立佛(Chase Oliver)、哲學教授魏斯特(Cornel West)、以及內科醫師史坦(Jill Stein)。
●川普、賀錦麗政見「超級比一比」
在美國政治舞台上,川普與賀錦麗代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背景與風格,為搶選票兩人頻頻端出政見牛肉,除了大家最關注,川普、賀錦麗對台灣的態度外,以大方向來看,川普明顯傾向保護、民族主義與經濟自由化;而賀錦麗強調收入重分配、社會責任。
●川普、賀錦麗的副手是誰?
除了總統候選人本身的智慧與魅力外,最佳綠葉副總統候選人也不可馬虎,川普在槍擊事件後數日內,在社群平台宣布挑選JD范斯(J.D. Vance)作為副手;賀錦麗則在拜登退選後的兩周內,選擇明尼蘇達州長華茲沃茲(Tim Walz)一同參與這場白宮之戰。
●美國總統怎麼選?獨有的「選舉人團制」一次看懂
美國總統選舉制度與許多國家的普選不同,結果並非取決於普選票多寡,而是由獨特的「選舉人團制」決勝負。
選舉人團制度:「贏者全拿」但有兩州例外
美國50州有48州採取「贏者全拿」的選舉制度,這意味著在某州取得最多普選票的候選人,將拿下該州所有的選舉人票。但以下這兩州例外,分別為內布拉斯加州有5張選舉人票,全州普選贏家得2張,3張按3個眾議員選區分配,緬因州也類似,則有4張選舉人票。
選舉人票的分配與各州的人口成比例,全美共有538張選舉人票,加州擁有最多的54張,而小州如阿拉斯加和懷俄明則有至少3張,獲得過半選舉人票(即270票以上)的候選人將當選美國總統。這一制度常導致普選票較多者仍可能落選,正如2016年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雖贏得普選票,卻未能取得足夠的選舉人票,仍吃下敗仗。
●選舉人團制的優、缺點
雖然美國的選舉人團制度具有保障小州影響力,以及促進全國性競爭等優點,但也面臨著違背多數決原則,和忽略某些地區需求等挑戰。
該制度也在歷史上曾引發過爭議,其中廣為人知的就是2000年大選小布希(George W. Bush)對上艾爾高爾(Al Gore)。小布希的普選票輸給了高爾,但因為在關鍵搖擺州佛羅里達州獲勝,最終贏得選舉人票成為總統,此結果引發對選舉人團制度的廣泛批評,認為該制度違背了民主原則。
●霸權之路-川普、賀錦麗決戰7大搖擺州
2024美國總統大選為關鍵的7大搖擺州,分別為賓夕法尼亞州(19張選舉人票)、密西根州(15張選舉人票)、亞利桑那州(11張選舉人票)、北卡羅萊納州(16張選舉人票)、威斯康辛州(10張選舉人票)、喬治亞州(16張選舉人票)、內華達州(6張選舉人票)。
為何叫搖擺州?
在美國總統選舉中,兩大主要政黨民主黨、共和黨在該州的支持度相近,沒有明顯的優勢,這些州的選民投票結果對選舉結果有重大影響,因此成為候選人競選的重點目標。
為何7大搖擺州如此關鍵?
搖擺州在美國政治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其變化能夠直接影響總統選舉的結果。
●美大選「星」應援是阻力還助力?
不少明星、名人先後表態自己支持的美國總統候選人,有名人的光環加持,雖然可以快速提高候選人知名度,塑造正面形象等,來增強其吸引力與公信力。但也隨著社交媒體和AI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出現了AI生成虛假名人的圖像誤導選民,且過度依賴名人影響力,往往會忽視到自身政策的實質性與深度,導致政治討論變得淺薄,因此名人加持各有好壞。
©Next TV BROCAS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壹傳媒電視廣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