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米酵菌酸「1天恐致死」! 毒物專家不解:極罕見

   2024-03-29 15:27 編輯中心 點閱:0



寶林茶室中毒案擴大,現在在死者的血液檢體中,確定採樣到米酵菌酸,成為國內首起案例。但這麼多年來台灣竟然只出現這樣一起案例,讓人不禁疑惑,寶林的食材究竟是處在怎樣惡劣的環境,才會產生米酵菌酸,甚至就連毒物專家,都難以解釋。


▲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說,米酵菌酸非常罕見,產生原因還要釐清。(圖/壹電視)


寶林粿仔條淋上特製醬汁再加入鴻喜菇、黑木耳來回翻炒,香氣四溢。寶林茶室招牌炒粿條就是這回食物中毒的罪魁禍首,現在真相逐漸水落石出,在解剖檢體內驗出台灣首見的米酵菌酸。但這類罕見毒素到底如何產生?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米酵菌酸產生的環境在22度到33度、中性的PH值,只要溫度在22到33度、酸鹼值中性的環境中,就容易產生大量米酵菌酸,就算以120度加熱1小時,毒性仍在且無色無味,常出現在椰子、玉米、米製品等食品。 


▼米酵菌酸產生條件為室溫22度至33度、中性PH值。(圖/壹電視)


不過這回出現台灣第一件毒死人案例,寶林的食材究竟是如何保存不當,仍是一大謎團。 顏宗海說,台灣人很常吃隔夜飯、隔夜便當,最好還是當餐就吃掉,頂多就放一天。這真的是很罕見的毒素,到底為何會出現,還是要再進一步檢查到底怎麼產生。就連毒物專家也還要再釐清,畢竟米酵菌酸真的太罕見。不過就有網友質疑,台灣人最常吃隔夜飯,為何現在才爆出第一例?寶林的粿條很有可能真的存放太久,或是環境比想像中還惡劣,才會成為奪命食材。


▼米酵菌酸雖然罕見,但早在世界各地現蹤。(圖/翻攝自新浪微薄)


現在是在中國比較多米酵菌酸,它已經在中國已經落地生根,現在要預防的是不要進入台灣生態鏈,這類毒素雖然罕見,但也並非全球首例。像是印尼和非洲莫三比克都曾有過案例,至於在2020年中國也爆發因食用玉米發酵的食物中毒事件。只是這回台灣怎麼驗出「米酵菌酸」背後到底是人為還是環境因素,只盼調查能盡快出爐。



熱門新聞
推薦文章
  • 壹電視新聞台客服: 0809-009-995
  • 客服信箱: service@nexttv.com.tw
  • 壹電視綜合台客服: (02)7737-4681
  • 客服信箱: webservice1@nexttv.com.tw
  • 壹電視電影台客服: (02)7737-4683
  • 客服信箱: movieservice@nexttv.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