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爆發,醫療量能吃緊,醫院床位是一位難求,而昨(17)日指揮中心公布調整輕重症分流收治辦法,但就有民眾在社群發文抱怨,表示外婆下雨天在急診室外苦等許久,認為優先收治條件根本是空談,但有醫生表示,目前全台醫療人力緊繃,醫護負擔重,需要民眾耐心等候共度難關。
▲有民眾在社群發文抱怨,認為優先收治條件根本是空談。(圖/翻攝自Dcard)
民眾坐著輪椅,在醫院外頭苦苦等候,本土疫情大爆發,醫療量能吃緊,民眾怨聲連連。
民眾:「我也是在急診室裡面等病床阿。」
記者:「目前院方怎麼跟你說的。」
民眾:「裡面都沒有病床阿。」
除了這位陪癌症哥哥等化療的民眾,等不到病床的苦主還有她。網友在社群平台發文,表示自己年近90歲的外婆到醫院,被驗出確診,外婆同時是洗腎患者,卻被安排在急診室外頭等待,當時下著雨、氣溫又低,一個老人家在外面風吹雨打,讓他氣憤喊話,醫院的優先收治條件根本是空談。
但醫院喊冤,強調病患到院15分鐘內,有先幫她看診、開藥和抽血。
長庚基隆醫院感染科主任 葉忠智:「在大概2個小時之後,病人是安排在我們的外帳觀察區等待床位,但因為床位有的時候需要一些調整,是在下午1時就讓病人順利住院。」
但2個小時才換得1張床位,明顯看出醫院資源相當緊繃。
▼輕重症分流收治原則。(圖/壹電視)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 羅一鈞:「那我們就是說把住院的病床留給確實是有病症、有中重症,或者是有其他的疾病。」
指揮中心宣布5月18日開始,僅有中重症、出生未滿3個月,且有發燒的孩童及因其他疾病經醫師評估,有住院治療必要之確診者才能住院,只是防疫政策滾滾滾,就醫民眾也淪為人球 跟著滾滾滾,醫療單位更是手忙腳亂,民眾到底該怎麼辦。
小兒科醫師 車參薇:「建議民眾,當然可以在家準備一些常備的藥,然後第二件事情,請民眾一有不舒服的話,當然的話就要趕快看醫生,不用都衝到醫院去,可以先到社區的醫療診所。」
醫師也喊話,現在醫療量能緊繃,醫療人員負擔重,民眾一定要耐心等待、共同度過這場難關。
©Next TV BROCAS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壹傳媒電視廣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