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四年六月二十五日(星期四)下午二點
地點:內湖區行愛路141巷48號 壹電視大樓4 樓會議室
與會人士
黃葳威 主委,政治大學廣電系教授/白絲帶關懷協會執行長
余朝為 委員,壹電視新聞台總編輯
林維國 委員,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位學程主任/大傳所副教授
許文青 委員,晚晴婦女基金會總幹事/常務理事
黃旭田 委員,台北律師公會理事長/律師
簡振芳 委員,壹電視新聞台採訪中心主任
王希文 列席,壹電視新聞台副總編輯
陳奕仲 列席,壹電視新聞台編審
議程:
討論申訴案
「國中生誤殺案件,誤植加害人照片」
會議紀錄
黃葳威:上次會議是否有後續要報告的?
王希文:沒有,上次會議沒有什麼特殊需要報告的。
黃葳威:那我們直接進入申訴案的討論。
王希文:在之前,六月初的時候,屏東的某國中,學生用蝴蝶刀刺殺學生的案子後來被殺的學生,不幸往生了,在這過程當中,投訴人表示,我們在畫面的引用上,把嫌犯的照片,誤植成她兒子的照片,在她投訴給NCC,這個時間點之前,6月15日之前,被誤植照片學生的姊姊,已經打電話來本公司投訴過,當天我們就立刻請南部中心去查這個案件,南部中心後來發現,確實是誤植之後,就立刻更換畫面,之後打電話給當事人的姊姊,告知已更正,並表達歉意,當事人的姊姊,當時是接受我們道歉,後來,當事人的媽媽,投訴到NCC,NCC收到後,來函本公司,我們昨天(6月24日)也有打電話給這位媽媽,經過溝通之後,她接受我們在新聞畫面的下方,以跑馬訊息的方式,做更正啟事。
王希文:由於另一位委員,台大新聞所許泰俐教授因為有事情,沒辦法到場跟我們一起討論,但他有提出簡短的書面意見,我在這邊轉述他的看法:「此報導應是壹電視未經查證,誤用未成年的加害人以及被害人的照片,除了有兒少法的問題之外,加害和被害人都未經查證誤用照片,確實必須針對社會案件中的照片查證流程,重新提出一套SOP查證流程,並提供全新聞部同仁參考,報導的記者與直屬主管應負之責任或懲處,也應考量,如果當事人提出告訴,建議誠懇向當事人道歉之外,也要勇於面對,另建議以公開道歉並澄清報導的形式,以示壹電視負責的態度。」以上是許教授的建議,接下來,我們繼續今天的討論。
黃葳威:是不是因為,還是在網路上,找得到這照片。
王希文:蘋果日報。
簡振芳:我們當初是直接引用蘋果日報的照片。
王希文:我們先看一下這則新聞。
===看影片====
王希文:當時的兩張照片,就是剛剛撥放新聞畫面,我指的那兩張照片,露出的部分,就是下巴以下。
黃葳威:有沒有照到臉?
簡振芳:沒有。
余朝為:家屬覺得,看衣服穿著,就認得出是自己的小孩。
王希文:當時他姊姊有明確的告訴我們,就是這兩張,當天她是晚上打電話來,我們就馬上把畫面換掉。
林維國:前面那幾張,打馬賽克的是加害的學生嗎?
王希文:是死者。
簡振芳:那兩張誤植的,是加害的學生。
余朝為:除了放錯的那兩張,其它的照片,我們也一併下掉了。
簡振芳:根據屏東的記者回報,他查證是說,他所使用的那兩張照片,是蘋果日記者,用LINE傳給他的,所以他們可能,彼此都有在互通消息,也因此,屏東駐地記者,可能因而認為,蘋果日報記者已經查證過了,才沒有再次查證,這部分確實是記者的疏忽。
黃旭田:所以這些照片,蘋果日報也有登出來。
簡振芳:有。
余朝為:其實,現在報紙跟電視媒體,畫面上交替使用的狀況,是很普遍的。
余朝為:像類似這樣的新聞,我們在畫面的處理上,其實是滿嚴謹的,或許,在第一時間,時間緊迫的狀況下,查證再查證的動作上,可能難度比較高。
黃旭田:這件事,本身就錯了,錯了,我們也去處理了,這個倫理上沒有什麼爭議,就是錯了,但是,媒體所謂的自律或是檢討,到底反映在什麼事情上,像這個沒有什麼好討論,就是弄錯了嘛,那弄錯了,現在編輯台在檢討,檢討的結論就是,告誡、嚴懲、教育訓練,教育訓練跟告誡,我們都沒問題,那嚴懲的部分呢?事實上,這位投訴的媽媽,也沒有說要怎麼樣,所以我們犯錯本身,對外並沒有付出什麼代價,但我們內部,對這位犯錯的記者,我們有沒有處分的作為?讓別人覺得說,我們不是講一講就結束了,我不是說,一定要對這位記者怎麼樣,但制度上,公司有沒有什麼動作?比如說扣薪,還是?老實說,整個媒體的進步是很緩慢的,個案跑出來的時候,你要告訴別人,你有檢討、有改進,請問,檢討改進什麼?
簡振芳:我們目前能做的,應該是以年底考績,來反應記者的表現,其實,這些報告我們都會留下來,一整年下來,若這樣的狀況很頻繁,我們在考績上會有些斟酌。
黃葳威:我們剛剛說的是累計,但若是初次,或是前面幾次,他是無心的話,就像我們開車,有時候會不小心超速,這樣會有一個上課,我們是不是可以鼓勵他,去參加一些媒體素養的研習課程,做案例的討論,用這樣的方式,還是說,這些對同仁來說比較沒有效果?我是覺得,這樣的事情,還是要有一個緩衝。
林維國:是不是可以讓我們委員知道一下,你們教育訓練大概的狀況?
余朝為:所謂教育訓練的部份,每年都會定期做,至於經常性的訓練,其實每天的編採會議,針對特定的新聞,畫面及文字內容的提醒等等,是無時無刻,都在對他們進行機會教育。
林維國:像是發生這種,比較屬於被申訴的案件,都會馬上在編採會議中討論嗎?
余朝為:通常比較即時申訴案件的,都會在一天的新聞採訪工作告一段落後,晚上的檢討會議,甚至隔天早上的規劃會議,會針對這種個案提出來,大家交換一些意見,我覺得,這是一種重複宣導的方式,因為這些,講直一點對媒體人來說,是一種Sense,這是一個基本,所以,這種狀況,只能透過不斷的提醒,來把錯誤率降到極小值。
林國維:所以,像這樣的編採會議,我只希望說,類似像這樣重要的案件,我只希望所有的記者都知道,我覺得很重要,因為像這樣的倫理委員會,會中討論的對與錯已經很清楚了,我們只要求貴公司的記者,能夠不要再犯,這就是剛剛黃理事長講的,機制的問題,所以剛剛聽余總編輯在講,那個機制就是,我們最後期待,所有的記者,都要能知道這個案例,也要知道這個案例,本來就不應該發生,應該怎麼改進,我覺得這個一定要落實。
余朝為:其實透過每個月舉辦的倫理委員會,會中討論的內容,我們都會公布在官網上,這是一個大家都能上去看到的網路平台,包括記者自己,也能上去看到會中討論的內容,檢討的案例,這對記者來說,也是一個機會教育,至於剛剛黃理事長講到的,關於懲戒的部分,我想這部分要視案件的情節,我們必須認定,記者是故意為之,或者是,採訪經驗的不足,或者是一時的疏漏,我們都會依情節來決定,以這一次的案子為例,記者第一時間處理這疏失的態度,是積極而友善的,第一時間對當事人姊姊的溝通是很積極友善的,記者在時間的拿捏上,是很快地去處理,可能當事人的媽媽,還在一個情緒上,但昨天(6月24日)跟媽媽溝通後,也已經取得對方的諒解。
黃葳威:像這個的編採會議上檢討,中部跟南部的記者,也跟北部一樣,每天比照辦理嗎?
余朝為:中部跟南部中心的記者,我們北部是有一個地方中心的主管,是負責兩個地方的窗口,宣達的部分,就是我們北部地方中心的主管在處理,因為每天的開會,他都會收到這些資訊。
許文青:中部跟南部,你北部只能透過電話把訊息傳達,但是,要他們去落實的時候,不是你能控制的,記者願不願意去聽,要怎麼去操作,可能會有障礙之處,我覺得像是屏東、嘉義,這種駐地記者,因為只有一個人,所以他們才會跟同業結盟,然後,錯就大家一起錯,像這結構性的問題,還是必須去解決的。
余朝為:基本上,碰上這種類似的事件,第一時間,我們就在層層提醒了,我想,這次的誤植事件,就是第一線記者,認為這畫面是OK的,因為後端的編輯台,第一時,也沒有別的查證管道,只能跟第一線的記者求證,他們說OK,我們就用,但是,如何在OK的情況下,尺度拿捏上,達到我們提醒的標準,我想,所有第一線的記者,都會希望所採訪的新聞,是符合尺度規範的。
黃旭田:我還是延續剛剛的意見,很多事情,確實很難做到滿分,但是出狀況,總是要對社會做出說明,媒體自律的省思,有沒有比較有公信力的?媒體教育訓練的省思,有沒有比較有公信力的?我也知道,扣第一線記者薪水,是很苛刻的,但你們說的考績,這是屬於公司內部管理,我們怎麼會知道你們考績怎麼打?我有個建議,讓記者能夠對所做的事情負責,我建議,能夠讓這位記者繳個罰款,這罰款可能從五百元到五千元,記者罰五百,不會影響他的生計,但是情感上他被扣五百,其實這五百元沒有太大的作用,應該是說,假設我的同仁被罰五百元,公司這邊就出五千元,這樣就有五千五百元了,這筆錢,可以捐給新聞評議會或是任何媒體自律的團體,可作為宣導或教育訓練的,我想,一年累計下來,若捐個五次十次,你也很難看,把這些錢固定捐給一個單位,讓這個單位覺得,至少你們是有在反省,有實際行動的,但這筆錢,不能全部讓第一線記者出,這樣壓力太大,記者出多少,公司就加十倍捐,這樣或許比打考績,更能讓外界看見,你們的反省。
余朝為:這個我們可以研究看看。
林國維:我補充問一下,出事的這位記者,他有寫檢討報告嗎?
簡振芳:有,這個都會要求,也都會留存。
林國維:那南部中心的主管呢?他也有寫報告嗎?
簡振芳:有的,他也有寫,這都是連帶的,像這位屏東的駐地記者,昨天有親自登門,找當事人溝通。
林國維:我建議,這個檢討報告,能否視情節公告?我是說,給我們新聞自律委員們參考,也給出事的記者以及主管一個壓力,不要讓這個報告,只是公司內部報告,而是會呈給自律委員會看的,他們就會覺得,有些專家會看,會有些壓力。
余朝為:了解,這個我們會思考一下。
林國維:我想這對教育訓練的落實,是有幫助的,我想,這個記者個人的檢討報告,若是要呈到我們這裡來,是可以把記者的名字隱藏,我們只看內容,不是看哪一位。
余朝為:了解。
黃葳威:好,謝謝大家的意見,如果沒有其它的建議,有沒有臨時動議?如果沒有的話,我們今天非常謝謝各位的參予。
余朝為:感謝委員們的指導。
黃葳威:好,我們散會。
©Next TV BROCAS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壹傳媒電視廣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