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二年十月二十四日中午十二時三十分
地點:壹電視大樓四樓
與會人士:
王榮璋 (主任委員,台灣社會心理復建協會理事長)
紀惠容 (委員,勵馨基金會執行長,請假)
施逸翔 (委員,台灣人權促進會專員)
管中祥 (委員,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請假)
劉靜怡 (委員,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暨新聞所合聘教授)
余朝為 (委員,壹電視新聞台總編輯)
黃巽君 (委員,壹電視新聞台採訪部門主管)
鄭一平 (壹傳媒電視廣播股份有限公司企業工會理事長)
王希文 (壹電視新聞台副總編輯)
張春華 (壹電視新聞台編審)
王榮璋:今天紀委員請假,管委員如果來得及待會兒可以再加入我們。有沒有什麼報告事項?
張春華:上次的會議紀錄都貼在網路上了,包括新修訂的「壹電視倫理委員會組織章程」,但現在有一變數就是壹電視工會對參加倫理委員會有異議,所以今天由工會理事長鄭一平列席說明。另外,採訪主管夏至賢請婚假,所以今天由另一位主管黃巽君參加。
王榮璋:第一個議案是上次我們通過要請工會派代表參加倫理委員會,也正式行文給工會,現在請鄭理事長說明工會的決議與考慮?
鄭一平:我們收到倫理委員會來函,工會理監事都非常感動與感激。這個案子我們大概討論了一個多鐘頭,有人覺得應該加入有人覺得不應該,最後結論是現在的時機不適合加入。一方面是NCC現在尚未通過交易案,另一方面倫理委員會議所談的除了倫理道德之外,一定會觸及到勞資雙方的權利義務、勞資關係的問題;如果工會派一個人來,他在倫理委員會即時表達的意見,可能會和工會所有人的想法會有落差,就像是我當初收到倫理委員會的函第一個反應就是覺得應該加入,但在工會會議上一討論卻被推翻,我和理、監事都擔心這種狀況會出現,所以我們決定捥拒加入倫理委員會。
但是我們又覺得倫理委員會討論的內容是很重要的,我們希望能夠列席旁聽;同樣的,如果倫理委員會對工會有什麼疑問或需要徴詢意見,可以有兩種方式:用書面來,我們用書面回答;用口頭告訴我們,我們還是以書面回答,都會把我們的態度告訴倫理委員會,以這樣的方式來達到我們雖然不加入倫理委員會,但還是可以參與倫理委員會討論的實質意義。
施逸翔:上次會議對工會代表來參加如果遇到一些爭議性問題時的處理機制,已經有一些討論,但有關NCC這部份就還沒觸及到。
余朝為:剛剛工會理事長說明得很清楚,我基本上尊重工會的決議,以後倫理委員會有關工會參與的權利義務以及列席方式,我覺得都可以用更有彈性的做法。
劉靜怡:看來倫理委員會組織章程可能要再修改。
王榮璋:第三條要修改:「本會設委員五至七人,包括壹電視總編輯與編採主管,並對外邀請學者專家及社會公正人士四至五人,工會代表一人。」
劉靜怡:這一條或許在「社會公正人土四至五人」結束,然後在這一條或其他適當的地方加入「壹電視倫理委員會召開時,應邀請工會代表列席」。這樣原來的精神還是在的,也附合一平剛剛的講法。如果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大家覺得列席的工會代表可以成為委員,我們再來修改。這樣講法也許有點複雜,只是嘗試要綜合我們原先的想法與現在的需求還有未來的可能性。
王榮璋:如果這樣,是不是這個部份放在第六條「會議的召開」部份?而原來第六條第四項就刪除?
劉靜怡:對第六條第四項刪除,而加上剛剛說的「本會會議召開時,應邀請工會代表一人列席」。因為只是列席,這樣就沒有利益衝突與迴避的問題了。
王榮璋:我們先決定前提,改成「邀請工會代表列席」,大家有無意見?有兩位委員不在場,我昨天和管老師聯繫過,他的意見和劉老師是一樣的。如果沒有人反對,我們就尊重工會的決定,工會代表不成為倫理委員會委員但開會時列席,也再修改組織章程。
因為上次倫理委員會組織章程已修訂公告,所以在這次會議紀錄上應將工會來函也列入紀錄(見附件一),過程就比較清楚。所以第三條最後「工會代表一人」刪除,另外第六條第四項、章程最前面的「工會代表」都刪除,新加入的部份要放在哪裡?
劉靜怡:可以放在第六條第四項。
王榮璋:我們就這樣決定,第六條第四項改為「本會會議召開時,應邀請工會代表一人列席」。
王榮璋:現在討論申訴案,第一案是「請正名護士為護理師」,新聞報導是護士路過用CPR急救了一位老翁,申訴人對新聞報導內容沒有意見,但希望把「護士正名為護理師」。
劉靜怡:現在的正式職稱是護理師嗎?
施逸翔:我昨天 google 了一下,有一篇投書就談到這個問題其實是有規範的,護理師可以在全國醫療機構任職,但護士只能在一般診所任職。
王希文:護理師考試是要大專院校以上的資格才可以去考,而護士是職校就可以去考,但從一○二年起職校就沒了,所以也沒有護士考試了。申訴人大概覺得以後慢慢的就沒有護士,大家都是護理師了。
劉靜怡:所以現在還是有護士這種職業對不對?
王希文:是有少數人證照還是護士。
余朝為:也不見得是少數。
王榮璋:問題是我們不知道新聞裡做CPR的是護士或護理師。
鄭一平:就像我們搞不清警察或警官,也分不清和尚或僧侶,這只是一種職業的俗稱。
張春華:我想申訴人主要是希望由正名來提升這個職業的社會形象。
施逸翔:那篇自由時報投書還特別提到,很多人都會叫「小護士」,讓她們覺得不被尊重。
王榮璋:所以重點是那「小」字。
劉靜怡:如果有一天護土已經不是通稱了,那當然可以都稱護理師,問題是現在說不定那個路過救人的真的是護士啊,那她不是更厲害嗎,有些護理師或醫生都不一定會CPR。我同意她要正名,但不能說正名很重要事實就不重要。
余朝為:壹電視是絕對尊重專業與職稱,在實務操作上,如果一時沒法確認,會用比較通俗的方式去處理,但若當事人有反應我們就會立即更正。不曉得大家有沒有更理想的方法?
劉靜怡:也許可以回應當事人我們用「護士」用語並沒有不尊重的意思,但其實護士與護理師還是有區別,現在也還有護士存在,以後我們會設法去查證一下,會避免不準確的稱謂。
王榮璋:我們最近也在處理一個案子,常看到在法律上用「瘖啞人士」,有些聽障者就覺得侮辱,我們去了解之後發現,法律上「瘖啞人士」是指先天就聽不見或不能說話的人,這些人在刑法上可減其刑,所以法官或檢察官在問案時,常會問是什時候聽不見的。也因此瘖啞與聽障是有區別的,用「瘖啞犯罪集團」或「瘖啞人士」是很不準確的;但要把這個詞彙都拿掉也是有問題。聽障者有時也不知道這兩者的區別,他們只覺得「瘖啞」這兩個字看起來不舒服。「瘖啞人士」是真的存在的,但現在媒體往往使用這詞時不是在指這樣的人,而一般大眾也不知道。我們第一案就照劉老師的建議回應當事人。
王榮璋:現在討論第二案,主要是針對壹電視粉絲團的小編,認為他不夠客觀。
張春華:我想說明一下。現在許多事業團體或個人都在經營粉絲團,也多用一種俏皮的、輕鬆的、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方式做即時的回應,這位小編也是這樣。但必須強調的是,粉絲團與媒體性質上是不同的。
施逸翔:記者的報導與小編的職能應該是不一樣的,報導也不是小編編的,小編的目的就是要吸引更多人來看。但有一些確實是過火了些,特別是涉及到價值判斷時。我是覺得小編可以吸引大家來看,但對新聞本身的價值不要又做另外的判斷,否則就可能會引起壹電視觀眾不同的回應。
劉靜怡:現在不管是平面媒體或電子媒體粉絲團的小編們幾乎都是這個樣子。
王榮璋:我剛剛來的路上看到一個媒體的小編評一則婚宴賓客襲擊伴娘的新聞,寫著「這這種人以後應該性無能」,不過我是先看了這評語才去看新聞的,所以小編們常是這樣去寫,吸引點閱率。
施逸翔:我覺得很有趣的是,臉書是可以互動的,大家都可以在上面留言,申訴人是可直接在臉書上回應的,為什麼反而到倫理委員會來投訴呢?直接在上面互動不是比較快嗎?
我覺得有些輕鬆詼諧的還好,像小編肚子餓都還好,但如果涉及到一些像政治上的立場還是要注意。
余朝為:關於粉絲團這一塊,有時用一些粉絲常用的語言,我是覺得可以比較寛容的心態來看;至於政治議題方面,是不是以後用比較嚴謹的回應方式,不要去挑動敏感神經。
王榮璋:所以這個案子就請粉絲團管理員在涉及如政治等敏感議題時,注意在語言與PO文上儘量公正客觀。
王榮璋:第三案有關黃世銘報導不夠客觀公正。我們先看一下帶子。
劉靜怡:申訴人說到畫面與形容詞對不上,像「架枴子」畫面上好像沒有看到。
王榮璋:是不是沒有拍到就不可以報導?
鄭一平:當然可以報導,不能拍到也要描述,攝影只是輔助而已。
黃巽君:那天記者真的有被架到枴子。因為當天現場很擠,所有的記者原先是在北檢門口等黃世銘,但他選擇走後面法務部的通道出來,所以才會說他走「後面」、「逃竄」,因為大家都在北檢門口等他。
劉靜怡:他可以說他是在開路不是故意架枴子,不過開路和架枴子只是一線之隔,角度不同而已。我們可以回應這位觀眾,以後會注意標題與用語。
王榮璋:我們就這樣回應。大家有沒有其他提案?好,我們下一次會議時間是十一月二十八日。
©Next TV BROCAS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壹傳媒電視廣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