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底台灣捐贈巴拉圭十萬片口罩,遭到巴拉圭議員嫌棄,說十萬片太少,不如找中國要,而中國在4月18日,運送4萬1千公斤的防疫物資給巴拉圭,20日我國巴拉圭大使被召回,時間差不免讓人聯想,對此外交部長吳釗燮強調,中國運送物資是商人採購,屬於商業行為,而大使召回則是正常的輪調,立委也緩頰表示台灣會盡力照顧友邦,要國人不用擔心。
▲巴拉圭收到台灣十萬片口罩(圖/翻攝自Twitter)
台灣啟動第二波國際援助,巴拉圭受惠PO文感謝,只見一箱箱口罩疊滿滿,箱子上面寫著「Taiwan help」,暖心的舉動卻被巴拉圭議員嫌「不足夠」。
國民黨立委吳斯懷在議會上,他向外交部次長徐斯儉質詢表示:「送到巴拉圭的口罩,第一批只送了十萬片,巴拉圭的議員說送這麼少,不如找大陸去要。」面對問題徐斯儉一問三不知,事後外交部澄清,三月底10萬片口罩是當地採購,這次捐贈128萬片口罩和熱像儀給巴拉圭,比起第一波援助,多了12倍的口罩量,但傳出中國似乎跟上腳步,同樣捐贈4萬1000公斤的防疫物資給巴拉圭。
▲國民黨立委吳斯懷與外交部次長徐斯儉(圖/壹新聞)
另外,20日我國巴拉圭大使周麟被召回,傳出由駐哥倫比亞代表韓志正轉調巴拉圭,與中國援助物資的時間點有微妙的巧合,不禁讓外界聯想,台巴友誼是否生變,民進黨立委何志偉緩頰表示:「中國送物資過去和事實不符,是當地商人跟中國採購,卻誤以為是中國贈送,但實際上是買的。」敏感時刻再加上中國大外宣的壓力,台灣口罩捐贈的動作被拿來作文章,兩岸在國際交鋒,上演著疫情援助角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