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電視 APP下載

小米傳投入電動車! 台灣站關鍵位置? 謝金河:造車成未來產業顯學

謝金河今(22)日在臉書發文,談電動汽車產業,將牽動未來產業發展的新格局。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今(22)日在臉書以「造車已成未來產業顯學」為題發文,提到上周五的香港股市,收盤前,市場有消息傳出,小米也將投入電動車產業,股價瞬間暴漲12%,隨後小米也立刻發表重訊指出,公司有在研究,但尚未立項;謝金河表示電動汽車題材,可在資本市場捲起千堆雪,可想而知電動汽車產業,勢必將牽動未來產業發展的新格局,也拋出疑問指出,台灣在未來電動汽車產業該站在什麼位置?


▲電動汽車產業,將會牽動未來產業發展的新格局。(圖/翻攝自特斯拉 台灣臉書)


謝金河說道,百年以來,從來沒有一個產業會被宣布「死限」,只有燃油車!並舉例挪威政府宣布燃油車到2025年後不得開上路,歐洲最晚是2035年,預料各國會陸續跟進,更直言鴻海如果一直在手機代工,可想像未來發展空間不大,市場給予的本益比一定低,這回提出MIH平台,充滿想像空間,但必須創造可實現的價值。


謝金河指出,美國的汽車業在全球競爭中,老早就被德國、日本超越,這次靠特斯拉殺出重圍,也為美國在汽車產業未來革命找到新定位,而Apple Car也將是全球目光焦點,也是美國是否再偉大的試金石,而美國大企業像Amazon、Google也會在電動汽車市場尋找新版圖,也提到中國的新能源車已經百家齊放,在未來10、20年的產業發展新趨勢中,台灣該站在什麼位置上?


▼謝金河今(22)日在臉書貼文,探討未來產業發展新趨勢。(圖/翻攝自謝金河臉書)


事實上,謝金河與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總監楊瑞臨、Garmin亞洲區汽車事業群總經理沈致瑋,在「數字台灣」節目中,也探討台灣在電動汽車產業中的角色,其中,楊瑞臨談到未來新興的交通工具,不見得只是一台車子,可能會新增一些應用及服務,而當中重要關鍵零組件,尤其是半導體或數位訊號處理,不管是晶圓代工、封測廠都還是需要台灣,沈致瑋認為台灣與美國關係相互依賴,從電腦、手機到未來自駕電動車,與美國會有更多連結討論的地方及商機。


▼年代節目數字台灣,深度探討電動汽車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圖/翻攝自數字台灣)


另外,沈致瑋也提到,台灣在新的變革中,要跟以前有所不一樣,他以「回答問題」形容台灣有效率但依舊停在代工思維裡,未來應該要貼近消費者需求,並要保有原創性,台灣才能展露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