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篩實名制上路至今,藥局每日都有民眾排隊購買,不過到底何時該用?醫師建議,接觸確診者後不用當天就快篩,最好隔1日以上、3日內再採檢,避免陰轉陽測不到病毒,另外也要注意快篩結果限時15分鐘,15分鐘以後參考價值就會降低。
▲民眾使用快篩試劑。(資料照/壹電視)
大家瘋搶快篩試劑,不過到底接觸確診者後什麼時候測才最準,民眾還是霧煞煞,就怕太早篩,病毒量不夠測不出,想掌握「陰轉陽」關鍵時刻,醫師這樣說。
醫師 姜冠宇:「無症狀的話2到3天可以篩一次,有症狀的話當下就可以篩了。」
▼快篩篩檢最準確時間:接觸確診者1至3日、二篩可在7至10日。(圖/壹電視)
醫師指出,「陰轉陽」或「發病高峰期」大約就是3天左右,「接觸確診者+無症狀者」最好隔1天以上、3天內再採檢,有症狀的人當下即可篩檢,如果還是不放心,可以在接觸確診者滿7到10天再做一次快篩,避免忽略潛伏期;另外也要留意快篩試劑的限時準確度,15分鐘內的快篩結果最為準確,有網友就發生原本快篩1條線,睡完午覺變2條線的情況,醫師指出,過了15分鐘後參考價值就不高。
醫師 姜冠宇:「(快篩)過了15分鐘後,參考價值本來就不是那麼高,通常有的人就是馬上見真章。」
▼提高快篩準確度,使用時一定要在鼻咽部位沾取到黏液分泌物。(資料照/壹電視)
就怕染疫沒篩出來,快篩關鍵動作也很重要,一定要在內附的棉棒上取到「黏液分泌物」,若只有口水和鼻水,準確度會下降。
醫師 姜冠宇:「鼻咽底部,大概就是分泌鼻咽、鼻液最多的地方,通常那個地方病毒濃度也最高。」
▼醫師姜冠宇說鼻咽底部病毒濃度最高。(圖/壹電視)
雖然快篩試劑正確率不能達到百分之百,但在快篩前先了解最佳使用時間和方法,能避免白忙一場,疫情嚴峻之際,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