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正月十五除了是大家熟知的「元宵節」以外,也是三官大帝中的天官生日,所以又稱為「上元節」。三官大帝分別為天官、地官以及水官,在民間一般又被稱為「三界公」,是僅次於玉皇上帝的神明。天官每逢正月十五日,就會下到人間校定世人的罪福,也就是所謂的「天官賜福」。
▲三官大帝信仰。(圖/翻攝自網路)
台灣民間習俗中,通常會在十五日當天的凌晨(子時)來祭拜三界公,也就是所謂的「謝平安」。而所謂的「三界」是指上元(農曆元月十五日)、中元(農曆七月十五日)與下元(農曆十月十五日)三個節日,在比較嚴謹的宗教儀式來說,這三個節日都有進行祭拜才算是完整的祭拜三界公喔。
▼三官大帝都有祭拜才算是完整的拜三界公。(圖/翻攝自網路)
也因為三官大帝的神格僅次於玉皇上帝,所以在祭拜的時候也是必須拿出最高規格,有些家中有拜拜習慣的民眾也會在龕前樑懸掛「三界公爐」,用來祭拜三官大帝,頻時要祭拜祖先前也要先行祭拜三官大帝以示尊敬。
一般來說,供品可準備清茶、鮮花、水果、牲禮、壽桃、紅龜粿、壽麵、湯圓、糖果以及素齋碗等,也可以準備十二菜碗,比較講究的準備到二十四也是有可能,通常會放置糖果、餅乾、乾貨、香菇、豆類、麻荖等等來代表十二種不同的珍餚。
▼上元節供品也可以準備湯圓。(圖/翻攝自網路)
也因為三官大帝的地位十分崇高,所以必須安置拜天公時會準備的「上、下桌」來供奉,下桌的貢品是獻給一般的神明,因為三官大帝出巡之時就和天公一樣,會有相關的部屬一同前來,下桌就是專門為祂們準備的。下桌的供品會以五牲、葷食為主,至於水果、餅乾以及菜碗的擺設就和上桌相同就可以了。
現今許多家庭可能沒辦法準時準備這些東西,就會選擇到廟裡祭拜,在準備供品跟金紙的部分就會有廟方可以幫忙,一些禮節尚不了解的地方也可以向廟方人員詢問,以免自己有著滿滿的誠意卻不小心拜錯囉。
最後,三界公生以及天公生都是「補財庫」和「補運」的好時機,如果民眾選擇到廟裡祭拜了話,不妨也一起把財庫和運氣補一補吧!
【猜你還想看】